硬度計分類情況
硬度是表示材料抵抗硬物體壓入表面的能力,也是衡量金屬材料的重要性能的指標。通常情況下,硬度越高,耐磨性越好。常用硬度指標有:里氏、布氏、洛氏、維氏等形式。分類也是根據不同情況加以區分,比如:
維氏:是英國史密斯(R.L.Smith)和塞德蘭德(C.E.Sandland)于1925年提出,英國維克斯—阿姆斯特朗(Vickers-Armstrong)公司試制以此方法進行試驗的硬度計。
洛氏(HRC):以壓痕塑性變形深度確定硬度值指標,以0.002mm作為硬度單位。當HB>450或試樣過小時,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試驗,而改用洛氏硬度計量。通常用于高硬度材料,如熱處理后的硬度等,利用一個頂角120°的金剛石圓錐體或直徑為1.59mm、3.18mm的鋼球,在一定載荷下,壓入被測材料表面,由壓痕深度求材料硬度。
布氏(HB):通常用于軟材料(有色金屬、熱處理前、退火后的鋼鐵),以一定大小的試驗載荷,將一定直徑的淬硬鋼球或硬質合金球壓入被測金屬表面,保持在規定時間內,然后卸荷,測量被測表面壓痕直徑。
肖氏(HS):表示材料硬度的一種標準,由英國人肖爾(AlbertF.Shore)提出,利用彈性回跳法將撞銷從一定高度落到所試材料的表面上,并產生回跳。
超聲波:是一種便攜式硬度計,且因不使用動態沖擊或長期負載應用,所以在測量過程中,甚至不會突破非常薄的表面硬化層,測量結果能夠準確反映工件的真實表面硬度。
維氏和布氏、洛氏硬度試驗相比:測量范圍更寬,從軟材料到超硬材料,幾乎涵蓋各種材料。
編輯:P